精灵4和前代的精灵系列机身设计并无改变,一体流线的外壳,视觉效果看起来十分舒服。这样流线圆滑的设计在高空中减少不少的风阻。而此次精灵4使用的是快拆桨叶安装方式,较比前代的旋转桨叶安装方式操作起来方便许多,安全系数也高了很多。桨叶正反通过电机上部桨叶连接处的黑点来区分,具体区分方法下面详细介绍。机身长宽为289.5mm。对角电机中心点距离为350.00mm。
从侧面可以看清快拆式桨叶卡扣的结构细节,卡扣底部是向上顶住桨叶的卡簧片,弹性的好坏是射桨事故发生多少的重要因素,电机为灰色,底部为散热口。
在启动机身电源前一定要记得拆除云台上的保护罩,否则启动后云台自检时会卡住云台,搞坏云台转向电机的,这个一定要注意哦,不然真烧了电机追悔莫及啊。云台保护罩直接卡在左右起落架上,需要拆开左右卡扣。先拆下左侧卡扣。
除去了云台保护罩,我们可以看清精灵4云台整体结构。此次精灵4将云台的减震装置都藏进了电池仓中,使得Phantom4的云台看起来精简了不少,搭载的是光圈F/2.8 视场94°FOV的4K摄像头。
机身电源开关在机身背部,按压一次松开连按两次,电源开启,电量指示等亮起,灯光为绿色,四个电机下方的指示灯亮起,听到一声清脆的提示音后云台自检,云台摄像头进入工作状态。
机身尾部为水平高度声纳探测探头和视觉探测探头,探头周围布满了密集的电池仓散热孔,在飞行状态时,电池的发热量还是不容小觑的。也是这个部分,让精灵4更好的控制飞行高度、稳定飞行姿态。外观看起来像不像某种昆虫,仿生学的既视感。
精灵4附带了8只桨,4只正转桨4只反转桨
安装桨叶时按住电机机身,向下按压桨叶,正转电机逆时针旋转,反转电机正时针旋转,旋转幅度并不大,咔嗒一下就安装好了,来回晃动一下桨叶,确保卡簧完全卡住桨叶,以免飞行时发生射桨事故。
精灵4配备的遥控器依然有很好的工业设计感,遥控器正中是银色的DJI品牌LOGO,看起来很有质感,外壳为白色,摇杆基座为黑色,黑白相间视觉效果看着很舒服。遥控器左右上方的云台操控滚轮为金属材质,有一定的阻尼。各个功能按键包括摇杆、支架都是金属材质。摸起来质感都不错,使用体验很好。
精灵系列的遥控都是带平板支架的,支架在遥控不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折叠起来节约空间方便收纳,遥控器左右为了更好的持握手感设计了软质防滑垫,摸上去十分软,防滑效果非常好。长时间操作飞行器手心出汗后防滑功能就起了大作用。
遥控器背部同样使用了大面积的防滑贴,材质与边缘的材质一样,软度很好,手感一流。底部还另外设计了2个自定义按键,可以设成各种快捷功能。笔者按照自己的操作习惯将左键设定为云台回中/朝下,右键设定为云台跟随/FPV。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操作习惯设定成为不同的自定义按键功能,分别为:相机高级设置、回中/朝下、云台跟随/FPV、地图/FPV切换、电池页面以及未定义,这样可以满足日常操作时的快捷功能调取。
遥控器左前方为切换飞行模式开关,模式有3种,分别为P、S、A档。红点按键是录像按键,下方的滚轮为云台俯仰角操作滚轮,滚轮左右滚动有弹性,自动回中,表面锯齿处理。撕去飞行模式档开关上的贴纸就可以看见切换开关了,依然是金属材质。
在手机APP的DJI GO中有各飞行模式的介绍,P模式为最常用模式,避障功能和GPS功能以及下视感知定位全都参与工作,一般为室外普通拍摄时需要。S模式为运动模式,机动性提高,遥控操作飞行器的反应迅速,最快速度20m/s。前视避障功能关闭,下视和GPS定位工作正常。这个是精灵4此次新增的档位,代替了原来的FPV档位,其实运动模式就是升级了的FPV模式。速度更快,需要的场地条件也更大。对于老玩家来说,开启S档,来一个野外极限穿越挑战,录制回来的视频一定是十分震撼的。A模式一般用在室内无GPS模式下使用,一切安全功能全部关闭,只靠手动操作,也是最考验操作者经验和能力的一个模式,建议新手不要使用。
电池管家、电池、充电器,为保证更好的航拍体验,我特意配了一套电池管家和三块电池,这配件的价格真心很贵啊,一块电池要499,这一套下来两千多块,真是预罢不能啊……
真的是迫不急待了,在室内实在是没忍住,飞离了桌面一下下。这悬停效果真的不是一般的稳,几乎没有任何晃动。它的升降风力很大,把我旁边的树叶都吹掉了几个,这主要得意于四枚强有力的电机,在产品的强件方面大疆真的是高人一畴!这只是收货时的硬件体验,后续会介绍软件设计和实际操控体验,请继续关注。